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鹽廢水排放量的增大,使得高鹽廢水處理難度的加大,如何選擇高鹽廢水處理工藝呢?高鹽廢水處理工藝有哪些優缺點呢?該如何對這些高鹽廢水進行處理呢?
高鹽廢水是指含有有機物和至少3.5%(質量濃度)的總溶解固體物(TDS)的廢水。這種廢水來源廣泛,一類是化工、制藥、石油、造紙、奶制品加工、食品罐裝等多種工業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大量廢水,水中不但含有很多高濃度的有機污染物,伴隨著大量鈣、鈉、氯、硫酸根等離子。另一類是為了充分利用水資源,部分沿海城市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生產用水或是冷卻水。
1.加藥混凝—氣浮、沉淀傳統預處理工藝
當含鹽原水 COD 濃度在 5000mg/L以下,而且對結晶鹽質量沒有要求時,傳統工藝是將含鹽原水經過“調節—加藥混凝—氣浮、沉淀” 預處理后,再進入“蒸發濃縮結晶除鹽系統”。該方法投資少,運行成本低,但結晶鹽質差,難銷售。
2.Fenton或電—Fenton 催化氧化預處理工藝
Fenton 試劑含有 H2O2和 Fe2+,對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且反應速度快,投資低,出水經沉淀凈化后可實現預處理目的。
但 Fenton 或電——Fenton 催化氧化工藝要求特定的反應條件:pH 值 2——4,而且產生較多含鐵污泥,出水會有顏色。當含鹽原水 p H 值偏低時使用較經濟,否則“加酸降 p H,加堿中和”的過程增加運行成本。COD濃度在 10000 mg/L左右尚好,如過高,就要多級氧化凈化處理,Fenton 工藝就無優勢了。

3.雙膜法預處理工藝
先利用孔徑在 20——2000Ao(10-6.5-10-4.5cm)的半透膜進行超濾,可截留蛋白質、各類酶、細菌等膠體物質和大分子物質在濃縮液中,而水、溶劑、小分子和形成鹽的離子則可通過膜,進入透過水中。
由于透過水水量減少,而鹽量沒變,所以透過水含鹽濃度增加。這時再用孔徑在 1——20Ao(10-7.5-10-6.5cm)的半透膜進行反滲透,無機鹽、糖類、氨基酸、BOD、COD 等被截留在濃縮液中,只有水和溶劑進入透過水中,鹽在濃縮液中濃度進一步增加,送去蒸發結晶除鹽。
雙膜法除鹽的優勢在于大幅度降低了蒸發結晶除鹽的水量,從而明顯降低蒸發結晶除鹽的運行成本和投資。但要注意以下問題:
超濾前要調 p H 為中性、去硬度、去 SS 凈化等;
原水含鹽量在 5000mg/L以下,否則透過水量就太低了,脫鹽率也降低;
對含鹽量超過 5000mg/L的廢水可直接蒸發結晶除鹽了,再用膜法沒什么意義,但是要提醒的是:蒸發結晶除鹽前還是要進行有效預處理的。
4.臭氧/催化/混凝復合預處理工藝
以臭氧為強氧化劑并復合催化劑和混凝劑,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充分的交聯協同反應,可使廢水中的環鏈和長鏈斷開,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創造合適的反應條件,也可充分地氧化廢水中溶解的有機污染物,破壞廢水中的膠體、發色團、發臭團,去除廢水中的 COD、BOD、SS、異味和一些顏色,但不能去除鹽份和較多的氨氮。
由于以臭氧為強氧化劑并復合氧化性質的催化劑和混凝劑,所以在整個去除有機污染物的過程中產生的泥量很少,而且反應環境、形式與過程都比 Fenton工藝簡單的多,可多級串聯運行,確保出水達到預期指標。
相關內容————MBR膜池混合液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