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水是在化工廠生產的工業廢水。可用的水質量指示了潛在的有機和生物污損(BOD 5:8 - 15毫克/升; SS:13 - 38毫克/升; TOC:24 - 136毫克/升,pH值:8.1 - 8.3)。
收到的膜樣品的滲透率顯示為新膜的28%。經過兩步清潔后,方案A,方案B和方案C的膜滲透率分別為新膜的滲透率的67.1%,95.3%和98.6%。與水質數據表明的相反,清潔研究的結果表明,膜污染主要是由自然界的無機污染物引起的,因為在清潔的第一步,檸檬酸和超級除鐵性能都優于苛性堿和氯氣的混合物。 ,他們貢獻了大部分的滲透率恢復率。更有趣的是,在方案a中用苛性堿和氯的混合物進行的第一步清洗似乎阻礙了隨后用檸檬酸的清洗,與方案B和方案C相比,導致膜通透性的總體恢復較低。在工廠現場部署了三個移動式微濾裝置,用于處理工業廢水,而工廠自己的廢水處理廠則關閉以進行維修和升級。進行了膜清潔研究,以優化微濾濾池的操作,研究結果如圖6所示。
膜表面的sem和edx分析如圖7所示。在清洗之前,內外表面均顯示出大量的固體沉積物,以及大量的金屬元素,如mn,fe,cu,al和非-除了c和f(可能是膜介質的一部分)之外的金屬元素,例如o,si和s。
在這種情況下,固體在膜表面上的沉積實際上可能充當了有機污垢通過吸附直接粘附的屏障。因此,用苛性堿和氯的混合物進行的清潔步驟對膜通透性的總體恢復僅有有限的貢獻。
清洗后,膜表面的sem圖像似乎沒有大多數沉積物,并且edx進行的元素分析還顯示了非介質元素的缺失或大大減少,這與圖6所示的膜滲透性幾乎完全恢復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