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nMBR?
簡單來說,AnMBR就是厭氧生物過程與膜分離技術的結合,由厭氧反應器和膜過濾系統組合而成。因為厭氧生物反應器中不需要額外的空氣,所以減少了能源消耗,從而實現了優質出水的同時回收了污水里的能量。
這個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世紀70年代,有人將膜組件引入到厭氧處理系統上,發現處理有機物和硝酸鹽效果非常好,由此就引入了AnMBR。
MBR膜生物反應器
既然這個技術組合好,那肯定少不了人研究。一開始,美國的一家公司Dorr-Oliver開發了一種名為MARS的厭氧膜生物處理系統,用來處理高濃度乳制品廢水,效果依然不錯。
日本也不甘落后,1989年,日本政府開始聯合許多大公司一起投了一個為期6年的“90年代水復興計劃”,名頭很唬人,也確實有成效。在計劃推動下,日本也是發展了一大批不同配置的AnMBR用于工業和污水處理。
不過呢,當時這些也只是小打小鬧,一方面是受到了膜生產技術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是膜太貴了,而且壽命短膜通量還小,不可能大規模應用,所以那些研究也大多局限在實驗室里,不了了之了。
現在,在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后,AnMBR終于又開始慢慢在行業內拋頭露面了。就小編所了解到的,目前AnMBR已經廣泛應用于高COD高可生化性廢水的處理,如釀酒污水,乳制品污水,屠宰污水等。
許多水處理行業著名公司將AnMBR運用于實際工業污水處理項目中,包括久保田(Kubota),被蘇伊士(SUEZ)收購的GE水處理,威立雅(Veolia),被懿華(Evoqua)收購的ADI等。
包括在歐洲,Severn Trent公司也選擇了一個叫Spernal的污水廠進行了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測試,這是歐洲最大的AnMBR案例。要是有水友感興趣以后小編可以單獨出一期仔細講解一下。
言歸正傳,在配置上面,AnMBR常用的厭氧系統主要有: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厭氧顆粒膨脹污泥床(EGSB)、厭氧流動床(FB)、厭氧生物濾池(AF)、折流式厭氧反應器(ABR)等。
AnMBR的膜組件主要是超濾和微濾膜,在膜組件的配置上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外置式和浸沒式。
外置式是將膜組件和生物反應器分開放置。在這一配置中,因為反應器中缺少空氣鼓泡,需要通過水泵進行液體循環以形成膜表面的切向流來改善膜污染狀況。
不過數據表明,膜每透過1立方米水量,往往需要25~80立方米的料液(污泥混合液)循環量,因而需要較高的能耗。但由于這一配置能有效改善膜污染,是目前AnMBR中最普遍的配置。
內置式是將膜組件放入到反應器內,采用循環沼氣進行膜面曝氣的方式控制膜污染。這一配置方式對應的運行能耗較低,同時提供了一個較溫和的反應條件,但是相應的膜通量往往較低。
推薦閱讀:《MBR平板膜基礎知識分享》